天合光能交出了一份不错的成绩单。
根据年报,2021年,该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44.8亿元,同比增长51.20%;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8.04亿元,同比增长46.77%。
而在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,其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5.48亿元,同比增长39.16%。
具体来看,该公司来自光伏组件收入为343.95亿元,同比增长55.97%,毛利率为12.43%,同比减少2.47个百分点;系统产品的收入为45.64亿元,同比增长14.31%,毛利率为17.13%,增加2.55个百分点。
年报还显示,天合光能在报告期内出售了818.73MW光伏电站。
电易汇整理的数据显示,就几家龙头的光伏企业来看,在产业链布局上,天合光能相对晶科能源、晶澳科技等,并未走类似隆基股份的路子,加大对硅片等领域的投资,在多晶硅价格大涨的情况下,其能够实现如此高的净利润,确实有点出人意料。
对此,天合光能表示,在供应链端,为了应对原辅材料缺货与涨价,公司在持续优化组件材料技术工艺、提升产品性能的同时,在上游深度开展战略合作布局部分原料产能。在硅料价格快速上涨时期,公司通过提前采购备货等方式锁定部分利润,以保障供应链安全稳定、有效降低成本,提升公司整体盈利能力。
年报还显示,截至报告期末,天合光能的电池产能达35GW,组件产能达50GW。
而在产品生产销售上,2021年,该公司合计组件出货量为24.8GW。其中,210组件累计出货超16GW。
不过,在组件的生产上,该公司却给出了两个不同的数据,其一为24.235GW,而另一数据则为26.175GW,二者相差近2GW。
除了组件外,该公司还在涉足光伏支架业务,2021年,合计出货量为1.8GW。
在产能扩张上,就其年报披露的数据来看,除了宿迁(三期)年产8GW高效太阳能电池项目外,其他均已经投产。
其他财务指标上,该公司的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同比下降63.37%。
对此,天合光能表示,主要系业务发展需要,库存增加,经营活动现金流出增加。
在储能方面,该公司则披露,合资10GWh电芯生产线及2GWh模组生产线、自有系统集成产能2GWh正在逐步达产。
对于储能市场策略,该公司则表示,将继续开拓与培育全球储能市场,为客户提供包括硬件、软件和服务在内的定制化整体储能解决方案;与公司光伏业务客户形成良好的协同效应,在中国市场开拓形成规模大、示范意义强的各类储能项目,海外市场则聚焦英美德澳等国家市场的大型储能领域,实现项目交付,全球签单大幅提升。公司将持续努力,致力于成为全球领先的储能产品与系统集成解决方案提供商。
而在新产品研发上,天合光能则透露,已经新建210mm大尺寸i-TOPCon中试线,电池量产平均效率突破24.5%,实验批次最高电池效率达到25.5%,为下一代大尺寸i-TOPCon电池大规模扩产提供技术基础,2022年4月,公司宿迁8GWTOPCon电池项目已正式启动,预计下半年逐步投产。